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无体育不教育
无体育不教育随着“一届真正无与伦比”的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的成功举办,冰雪“冷”运动也逐渐在大众身边“热”起来。本次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成功地将体育的魅力最大程度地展现在观众眼前,进一步丰富了我们对“体育”的理解:在国家各方面实力都有了很大提高的前提下,体育更应该回归它的本质,即同志所说的“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体育不仅能给国家带来荣誉博业体育下载,而且能给人民带来健康幸福。
然而,“冬奥热”的背后也暴露了“全民体育”的一些深层次问题。虽然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体育运动并尝试培养健康运动的生活习惯,但当前我国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仍不容乐观。2021年开展的第八次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结果显示,尽管我国学生体质健康达标优良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但学生视力不良和近视率偏高、学生超重肥胖率上升等问题仍较显著。这些问题表明,我国体育教学还存在许多不足之处:首先,体育仍未脱离应试的“功利化”,严重偏离了“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其次,大中小幼体育课程体系缺乏系统性、一致性,导致学生对体育兴趣不浓;再其次,家校社协同体育教学体系不完整、不融合,校外、课后的体育活动相对匮乏。
面对这些问题,要从多个层面入手,消除体育的发展弊端,提升体育教学质量。针对校内体育而言,要进一步淡化应试功利性、丰富课堂组织形式、加强课外体育活动。中小学对体育这一学科的偏见需彻底消除,避免出现“小学科”给“大学科”让道、体育课是为了提高中考分数的错误观念。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内容要基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来设计,符合学生兴趣,同时要将教学内容体系化,使学生在不同学段接受的体育教学是连贯的、融合的。“双减”政策的出台,激发了学校对种类丰富、组织方式多样、有趣的课后服务类体育活动的开发,会给予学生更多参与体育活动的机会。针对校外体育教学而言,要进一步加强家校社协同共育的责任担当,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发布的《关于深化体教融合促进青少年健康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要突出家校社联动,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形式支持社会力量进入学校,丰富课余训练、竞赛活动,完善青少年体育赛事体系等。与学校相比,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教育场所,家长在协助学校并鼓励学生完成体育作业的同时,也要以身作则,让孩子潜移默化地养成日常锻炼的习惯。社会同样是青少年发展与成长的重要舞台,更多、更优地组织能够让学生参与的社会体育活动和系列赛事,并贯穿趣味性、安全性、规范性,是强化育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重要举措。
总之,体育教学的责任就是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强化全民体育,提高体育教学质量,使青少年提升身体素质、掌握运动技能、培养锻炼兴趣,进而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只有从校内、校外多角度共同入手,突出家校社联动作用,鼓励体教融合发展,才能更好地优化和完善体育教学体系,助力中国体育强国目标的达成。
卢立涛,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研究方向为课程教学与教师教育、学校发展与教育评价、中国特色教研制度变革与教研员专业发展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