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 News 分类>>
41载自行车诉说光阴故事
41载自行车诉说光阴故事齿轮转动,响起老式自行车特有的“嗒嗒”声,仿佛一下子回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飞鸽快,永久耐(结实),红旗加重也不赖”。1976年,李杰家用全部积蓄购置了一辆天津产飞鸽牌自行车。从骑上它的第一天开始,李杰便与这辆自行车结下了不解情谊,一晃已过去41年。“因为保养得好,虽然已经很久没有骑了,但要是骑上它也绝对稳当。”但凡提到这位“老伙计”,李杰的眼中总会放出光来。如今,这辆已经“退休”的自行车和其他杂物一起被堆放在角落里博业体育下载,车身落满灰尘,而李杰却始终舍不得将它丢弃。60岁这个年纪,对于李杰而言,除了额头上多了些岁月的痕迹外,人也变得更恋旧了。每当他看到那些承载着生活记忆与历史余温的老物件,就像开启了时光隧道的入口,总能找回一些暖暖的记忆。而在这辆老自行车身上,则有着太多关于他的故事
李杰出生于尚义县老虎山村,作为“50后”的他对于新鲜事物并不排斥,但对于有年代感的东西,因为熟悉而更容易吸引到他。就像在机动车穿梭来往的道路上,偶然出现的一辆老款自行车,总会让李杰眼前一亮,想起自己年轻时骑行于乡间的日子,也唤起了对那个年代的一些记忆。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尚义县的农村还很贫困,人们连吃饱穿暖都成问题。许多人出门办事要么步行,要么坐生产队的马车或者拖拉机,骑自行车的简直是凤毛麟角。当时无论城市还是农村都流传着“三大件”(手表、自行车、缝纫机)的说法。由于自行车一来可以代步办事,方便快捷;二来可以驮东西,经济实用,因此人们将“三大件”中的自行车作为了首选。那时的牌子有永久、飞鸽、凤凰、红旗等,但因为稀缺,要买到一辆自行车却并非易事,不仅要凭购物券,甚至还要到供销社托人找关系。如果谁家有一辆锃明瓦亮的自行车,别人都会很羡慕。讲究的人家还会用毛线织成圆球一左一右拴在车把上作为装饰,并将彩色塑料绳或是红红的绒布缠在车大梁和斜梁上,生怕自行车被磕碰着。遇到逢年过节、走亲戚赶庙会,有的人骑上自行车还故意一劲儿按铃铛,唯恐别人看不见他的稀罕物
那时,在乡村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庄户人家的儿子想要找媳妇,除了要准备一定数额的彩礼外,至少还要有“三大件”中的一件。如果家里有自行车,娶媳妇时,新郎会驮着新娘骑行在乡间的小路上,绝对算得上是一道美丽、浪漫的风景线。
1976年,李杰家刚刚摘掉了“短钱户”的帽子。那一年,生产队按公分分给他家57元,随后家里又卖了一头肥猪,换来60多元。凑够了120多元钱后,父亲便寻思着买一辆自行车。
为此,父亲专门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那是初夏的一个夜晚,刚下过一场大雨,水塘里响起阵阵蛙声。在昏暗的煤油灯下,提前放下碗筷的父亲拿来火石,点燃了已磨得光溜溜的直杆旱烟锅,神情严肃地说:“你们哥仨都长大了。盖房的事儿虽然当紧,可条件还不成熟,往后推推再说。眼下,我琢磨着给家里添置一辆自行车。”母亲接过话说,“是呀,买辆自行车一是为出门办事方便,二也为撑撑门面,毕竟老大、老二都到了娶媳妇的年龄。以前,家里穷不敢想,现在有条件了需要改变改变了。”李杰哥仨听了自然是乐意,一个个笑得合不拢嘴,一件大事也就这样商定了。不久,父亲托人买来了一辆天津产二八型的飞鸽牌自行车。当时老百姓口中流传的一句顺口溜,“飞鸽快,永久耐(结实),红旗加重也不赖”,可见飞鸽牌自行车的受欢迎程度。
李杰正值高中毕业,欣喜地看到这辆崭新的自行车后,又很快犯起愁来。由于小时候李杰的右臂被炉火烧伤致残,一只胳膊能否学会骑车,他并没有十足的把握。
李杰终究是不甘心。一天中午,他趁家人午睡时,将自行车推了出来。由于担心掌握不好平衡将车磕碰着,他便找了个缓坡,坐在后车架上,慢慢溜着玩。渐渐地,李杰感到有些不过瘾,于是开始尝试着骑车。虽然坐在车座上,脚尖能够支到地面上,但他心里依旧紧张,车子不住地摇晃,骑不出几米就要停下来调整。一来二去,李杰终于找到些感觉,胆子也变得大了些,紧握着车把的左手渐渐放松下来。放下了思想包袱的李杰突然发现,此时的自行车好像变得听话多了,不仅骑得更平稳了,而且还能自如地在平地上兜圈。学会了骑车的李杰自此与这辆飞鸽牌自行车结下了不解情谊。
李杰对自行车非常爱惜,虽然没把它缠得花花绿绿的,但却时刻将它放在心上,不仅按时给内部零件去泥上油进行保养,而且还每日擦洗,就连车轮辐条、车圈都擦得锃光瓦亮。如果遇到小河流或者山路泥泞的地方,他总要扛着自行车走过去。
此后,李杰进了生产队,靠挣工分补贴家用。队长考虑到他身有残疾,干不了重活,但会骑自行车,便给他安排了个跑腿办事的活儿。唐山大地震时,全国各地支援唐山。为运输支唐物资,李杰不惜力地骑车往返于公社和村里。毛主席逝世,举国悲痛。当时各乡设祭堂瞻仰悼念需要鲜花。李杰又骑着自行车一趟趟把村民们采摘的鲜花送到公社。后来,李杰成为了一名教师,被分配到距离老虎山村四五里外的一个自然村教书,自行车更是成为了他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虽然自行车是全家人的,但李杰的大哥、二哥娶妻成家时,出于对他的照顾,并没有提自行车的事儿。后来生产队解体实行了责任制,提高了积极性的村民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李杰也盖起了新房成了家。尽管这辆飞鸽牌自行车除了车架,其他零部件不知换了多少次,但李杰始终靠它代步出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代步类产品的研发及技术专业性要求越来越高,出现了汽车、摩托车、电动自行车。1997年,李杰购买了一辆摩托车,淘汰了这辆与他相伴了二十多年的自行车。李杰觉得,这辆自行车像是一位老朋友,见证了他的成长历程,便索性将它留存下来,作为对那个时代的记忆,直到现在。
如今,60岁的李杰经常来到市里走动。走在城市的街道上,偶尔会看到一两辆老款式自行车的身影。锈迹斑斑的车身,让他着实感受着时间的悄然流逝,而骑在车上与他年纪相仿的人,则更让他感慨岁月变迁之快。尽管他和自行车都已经跟不上了时代的节奏,但也无关紧要。因为李杰说,有关自行车的故事可以收纳到自己的记忆里慢慢回味,而现在他则要尽情享受时代进步所带来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