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外常识 分类>>
山地自行车介绍及保养
山地自行车介绍及保养AM (All mountain),最近新兴的概念。涵盖了TRAIL,ENDURO,但范围更广,涉及更高的强度。地形较XC恶劣,下坡比例稍多,但要避免大落差地形(具体怎么算大,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我认为AM车型只要车手技术许可,在山路上下个七十公分是没有问题的。)。对车的坚固程度要求高一点,也要兼顾轻量化,以软尾为主。避震行程一般在130MM左右。
EFR (Free ride Extreme),极限自由骑,以RED BULL RAMPAGE为代表。坠山,飞越,玩命为主。要求车子异常坚固,整车除了强度还是强度,软尾。避震行程200MM左右。
车架是一辆车的灵魂,各配件都是在车架基础上装起,目前,可以制造自行车车架的材料主要有以下几种:钢,铝合金,钛合金,镁合金,钪合金,碳纤维等等,一般市场上出现的车架主要有钢,铝合金,钛合金,碳纤维,车架如果强度不够大,很容易在强度很黄的运动中出现裂痕。
FR (Free ride),顾名思义,就是随心所欲啦。地形比较恶劣,以下坡为主,有大落差地形,危险系数比较高。对车的坚固程度要求高,整车重量比较重,组车以强度为第一原则,兼顾轻量。软尾。(硬尾FR只是个说法而已,没有什么硬尾能够真正FR的。)避震行程在130150MM左右。
DH (Down hill),一般称作速降。地形非常崎岖,基本全是下坡,有大落差地形,腾空较多,需要车手有很好的预判。传动系统只为加速使用。危险系数高,要求车子非常坚固,整车以强度为第一原则,软尾。避震行程在170MM左右。(.243有硬尾DH架子,不过那纯属个别疯子使用。)
以上10大品牌以销量闻名世界,产品以满足大众消费者为主,在全世界的经销店甚多。很多品牌每年销量超过一百万台,在广大消费者心目中的知名度很高,不少品牌为扩大在大众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不断赞助环法比赛。这些品牌的产品绝对称得上是高性价比,高实用性的。
DS(Dual slalom),一般在天然的下坡路线上,进行修整和改造,成为DS赛道。分为两道,由两人同时出发比赛。赛道一般全下坡,以弯道为主,无大落差地形。对车的坚固程度要求较高,兼顾轻量化,硬尾,软尾都有。避震行程130MM左右。
4X,场地类似越野摩托场地,有上,下坡,小抛台,多人同时出发,不分赛道。硬尾为主,对车的要求类似DS,但要求更轻,可以适当牺牲强度。避震行程130MM左右。
以上10大品牌以产品性能和高端著称,不追求销量,以上十大品牌绝大多数一年销量不超过一万台,产品以满足发烧级客户为主,虽在大众消费者中的知名度不高,但是他们绝对是物超所值的,是业余比赛和专业赛事中的最佳选择
山地车,英文名叫“mountain bike”,缩写为MTB。是自行车运动的一个主要分类,在山地车入门之前,大家有必要做的功课就是认识山地车各部件的名称。
下图为一张普通软尾山地车(注:软尾山地车在车架在后座撑的位置上有个结构类似后避震器的被动阻尼)的部件名称。
DJ (Dirt jump),也就是土坡腾越了,表演性的玩法,对车的要求类似DS,硬尾,对头管强度要求高。避震行程100MM左右硬地包括:Urban,Bike park。
Urban,就是街式,以城市为舞台的表演性玩法,对车的要求类似DS,硬尾为主,避震行程100MM左右。
Bike park,自行车极限公园,有各种U台,练技巧的好地方,表演性玩法,对车的要求类似Urban。
自行车运动是一项历史悠久的运动。尤其在欧洲,自行车运动非常普及;在环保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骑车通勤,而不是开车上班,在欧美国家是非常令人尊重的。在国内,由于经济文化不发达,自行车主要作为通勤工具,大家对自行车运动的认识还比较少,不过,随着社会的发展,自行车运动深入人心也是必然的,欧美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啊,这只是个时间问题!自行车和跑步、游泳并称三大有氧运动。与跑步、游泳相比,自行车有它的特殊性。跑步可能对服装和跑鞋比较在意;游泳涉及的装备也较少;而自行车是一架由数千零件组成的,处处凝聚着高科技结晶的复杂机械,相比较而言,需要对器材的了解就多了许多。当然,这不是说自行车运动就要花更多的钱,就比跑步游泳高级。我们知道,一双运动员使用的专业跑鞋,同样是价格不菲的。每项运动都有它的优点和缺点,跑步、游泳、自行车也不例外。比如跑步,对膝盖的压力比较大,体重太大的人可能就不合适;而自行车对膝盖的压力就要小得多。所以,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兴趣爱好,选择合适的运动。
山地车玩法大致可分为自然山地骑行和场地骑行两大类。这两类中可以按照强度也就是激烈程度和风险性的大小分类。
自然山地骑行也就是在基本是完全自然的山地环境中玩。当然这也不绝对,随便举个特例就是森林BIKE PARK博业体育app,老外在树林里用木头搭架子玩的,应该属于FR(Free ride自由骑)。另外Red Bull相信大家都知道了。这种坠山大会的场地也是要经过一些清理和整修的。言归正传,下面来说自然山地骑行。这种环境的骑行按强度大小从低到高可以分为:
一部山地车,是否骑的舒适,是否轻巧易控,能承受多高的强度,能用多长的时间,能否升级等,关键就是看车架了,如同电脑上的主板,攒机高手对主板的要求超过了对cpu的要求。车架大致分为两种:硬车架、全避震车架。硬车架:骑起来更省力,更轻巧,价格低廉,500左右的架子就不错了。全避震车架:更舒适,过颠簸的山路时不用减速,不过骑起来有懈力,不适合长途,价格较高,尤其是选择一款优秀的后避震器,价格跟车架价格不相上下了。建议:硬尾车架很不错,便宜又轻,强度也行。买全避震车架的朋友可以先买个普通车架,再换个好点的避震器。有关这方面的文章很多,还有各式各样的计算公式。这里提到的是我个人的理解和体会,当然只是山地车架方面。一般厂商都会提供车架的几何尺寸图,例如:有关山地车架尺寸,有人看重水平上管长度(TT值)。也有人着眼立管的CC值或CT值。没错,这些数据都很重要,但不是第一位要考虑的因素。挑选山地车架的第一要素是叫Standover Height的概念。它是个什么概念呢?它指的是你跨骑在车上时,从地面到车架上管(胯部正下方那一点)顶部的距离。对应的一个概念是Standover Height Clearance,指的就是你的胯部到上管顶部的空隙距离,也叫安全距离。保持跨下有一定的安全距离是很重要的,理解也容易,因为山地车不是在平坦的路面骑行的,摔车是很正常的事。当要失去控制的时候,大家都会迅速的伸脚支撑路面试图不要摔倒,如果没有一定的安全距离,这时车架的上管就可能会伤到跨部,后果可想而知。有一个简单的看车架的Standover Height是否太大的方法。穿上你骑行时用的鞋,跨骑在车上,在你脚后跟的位置进行弹跳,如果你的胯部能碰到车架,那么这车架对你来说就太大了。当然,仅仅达到碰不到是不够的,那么多大的安全距离算合适呢?这方面的标准也很多,和你的骑行环境也有关系,这里只列出其中一种,有一定的上下浮动是可以的:如果你只在平整的路面骑行,从不进行offroad的骑行,安全距离最小可以是2英寸(5cm);如果你有不平整的路面,最小应该是3英寸(7.5cm);越野以上的线cm),或者更大。实际上不一定要达到这么严格,尤其对于一些个头较小的车友来说,要找那么小的车架有时是很难的。而且同一个车架,使用不同行程的避震前叉,不同宽度的轮胎,都会影响到这个值。我个人认为,保持个6cm左右的下限是可以接受的,虽然不那么完美。必要时,可能需要牺牲大行程前叉和肥胎的选择,不过对于标准的XC而言,对前叉行程和轮胎的宽度要求本来就不是很大。按上述标准选择的车架,你可能会觉得小,其实是很正常的,你觉得小那是因为以前的大了。有人说山地车架要比一般的车架小两三号,就是同一个道理。这个时候,你再来考虑车架的TT值、CT值和CC值,你会发现它们都在合理的范围内,至少不会大。有人说,按这个标准的架子太小了,需要把座杆拔得老高,担心会不会断裂。其实,由于山地车架基本都是压缩架,座杆都需要较长,市面上35cm、41cm长度的座杆很多就是这个原因,长度增加意味重量增加,在对重量克克计较的自行车上,可以缩短的话,决没人愿意加长的,厂家不是傻瓜。只要不超过它的安全线,体重不超过设计规格,那就不应该有问题,当然质量不过关的产品不在讨论之列。立管同尺寸的车架,上管尺寸是不完全相同的,也就是TT值不同,那么该选择多大的TT值呢?这个跟把立的长度有关,需要接合下面关于把立选择部分进行。尺寸合适的车架,也就是我所说的“合适”的车架。这里没涉及车架材料、车架品牌、车架价格、硬尾软尾等方面,当然不是说这些方面不重要,只是有一个谁先谁后的问题,有关这些方面,可接合自己的喜好和承受能力进行选择。无论多贵多漂亮的车架,如果对你不合适,那又有什么用呢?我们买它是拿来运动的,给我们带来健康的。当然,买来收藏那是另一回事。
前叉也是山地车最主要的部件之一,它的作用是避震,一个好的前叉可以让我们越野时如履平地。前叉在一辆山地车中,算是科技含量数一数二的部件了,地位非常重要。高人曰:“山地车,其实就是车架加个前叉哉~~”可见前叉的重要性。当车架厂商把车架造出来后,对应着车架的几何尺寸(可参看车架部分那张几何图),前叉的长度也就是一个常值了。这里的长度是指前叉的叉肩到轮轴心的距离,即英文中的axle to race的距离。我们知道车架有不同的尺寸,而前叉是没有的,就一个尺寸。所以前叉长度的变化,影响的是全部的车架。各个品牌车架的角度基本是一致的,因为这是科学研究的结果,不是厂商自个随意捏造的,比如立管角度73,头管角度71等,不同尺寸的车架会有一定的上下浮动。为了维持车架这个角度,前叉的长度就不能太长和太短。但由于避震前叉的长度是可变化的,加上sag(预压)的存在(即摆放时和人坐在上面时前叉的长度是不一样的,不同体重的人影响的长度也是不同的),所以前叉的长度不容易获得一个定值,不过范围应该在44-46cm之间,上浮不会太大。对应到具体的XC叉,基本上是那些行程80左右的产品,如Rockshox的sid,Fox的80系列等。不少人偏爱大行程的前叉,确实,长行程可以提高我们的通过能力,下坡也更有乐趣。但大行程前叉带来的问题是车架角度的变化和车首高度的增加,从而降低了爬坡性能。
以上10大品牌以纯手工打造为主,产量极小,价格昂贵,奢侈之极,产品以满足一些有钱人为主,很多品牌每年销量不到一千台,所以这些品牌对很多大众消费者来说几乎闻所未闻,但他们绝对是专业级、毒品级的,且很难购买到,有些品牌产品甚至需要三个月以上的预订。
XC(Cross country),地形相对平坦,上,下坡比例均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避免落差地形。对车的轻量化要求较高,而对坚固程度要求较低,一般以硬尾为代表。软尾的占小部分。避震行程一般不超过100MM。